外贸经验谈:对当前外贸形势的几个判断

一、看整体:出口总额处于历史同期高位

按美元计价(下同),3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5008亿美元,其中,出口2796.8亿美元,同比下降7.5%,环比增长27%;进口2211.3亿美元,同比下降1.9%,环比增长22.4%;3月贸易顺差585.5亿美元。

从一季度整体来看,进出口总额、出口、进口均实现正增长1.5%。值得注意的是,3月出口同比下滑建立在去年同期10.9%增速的高基数之上,从长期视角来看,3月出口绝对规模居历史同期第二位,反映出我国出口的强韧性。

全球制造业景气度回升背景下,外需稳步复苏,推动出口转暖。年初以来,全球制造业景气度连续3月上行,1月份PMI为50%,自2022年9月以来首站荣枯线,2月、3月连续回升至50.3%、50.6%。

主要经济体中,美国ISM制造业PMI首登荣枯线,东盟连续3月位于荣枯线上方,欧元区、日本、韩国表现较差,仍处于低景气度区间。从亚洲主要商品出口国情况来看,3月份越南、韩国出口增速分别达到15%、3.1%,2月份日本、印度出口分别增长7.8%、11.9%,反映全球贸易形势明显好转。

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一强一弱,其他贸易高增长,通过保税区及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出境的货物保持高占比。3月一般贸易出口1832.1亿美元,同比降13.2%,但绝对值仅次于去年同期,处于历史高位。3月份,一般贸易出口占比65.5%,加工贸易占比20.1%,其他贸易占比14.4%,其中,通过保税区及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出境的货物占比达9.8%,反映出我国商品出口结构的持续调整优化,自贸区与自贸试点相关政策对我国出口产生了明显的拉动作用。

二、看国别:对欧美出口下滑,东盟的中转国角色凸显

尽管对美直接出口下滑,但证据表明中国商品借道东盟间接进入了美国市场。3月,我国对美国出口大幅下滑15.9%,出口美国的份额亦滑落至历史最低点13.1%(前值为14%);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对东盟出口增速降幅由-12.5%收窄至6.3%,出口东盟的份额上升至历史高位18.9%(前值15.1%),考虑到东盟消费能力不足,且越南等国对美国出口大增,推测部分商品借道东盟进入了美国市场。近年来,为应对美国围追堵截式的贸易制裁,东盟已成为我国商品出口至欧美发达国家的重要中转国。

近期,美国经济超预期强劲,进口需求快速增长。3月份,美国ISM制造业PMI录得50.3,在16个月后首次回升到50%上方。美国制造业复苏的核心驱动力一方面来自耐用品库存周期转向,BEA发布的分行业库存和销售数据显示,已有超过半数行业进入主动补库存周期;另一方面受美国地产周期复苏拉动,2023年年初以来,美国成屋销售步入上行区间,2024年年初以来,新建住房销售亦开始回暖。

欧盟经济景气度回落背景下,对其出口大幅下滑。3月我国对欧盟出口同比大幅下降14.9%,前值为5.1%,降幅为近7个月以来最高。高利率影响下,3月份欧元区制造业PMI由46.5%下滑至46.1%,3月零售销售指数同比增速下滑0.7%,内需疲弱。

对日韩出口跌幅收窄。3月我国对日本出口同比下降7.8%,前值为-22.2%;对韩国出口同比下降12.1%,前值为-22.3%。日本制造业PMI由47.2%上升至48.2%,内需边际回暖;韩国制造业PMI由50.7%下滑至49.8%,但韩国出口在全球半导体周期上行带动下增长3.1%。

三、看产品:运输设备、电子消费品保持增长,劳动密集型产品高位回落

船舶、汽车等运输设备依旧是对出口增速贡献最大的行业。3月份,船舶出口金额增长34%,拉动出口增长0.24个百分点。在绿色航运、智能航运等产业趋势下造船业迎来新机遇,全球船舶业总体呈现加快复苏态势。2月份,全球手持船舶订单量同比增长15%,新造船价格指数(集装箱船)同比增长9.8%。中国是全球散货船、油船和汽车运输船的最大出口国,亦是唯一能够建造全谱系船舶的国家,2023年我国手持船舶订单增速屡创新高,12月增速32%达年内最高点,考虑到船舶建造周期一般为10-24个月,预计全年我国船舶出口将保持高速增长。

3月份,汽车出口金额增长28.4%,拉动出口增长0.64个百分点。尽管汽车出口保持正增长,但其增速在2023年4月达到195.7%的峰值后,便开始从高位回落,3月份增速已下滑至区间底部。一方面原因是去年同期高基数,另一方面,欧美近期加大了对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制裁力度,汽车出口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我国车企海外布局的步伐正在加快,意欲在海外设立生产基地以越过贸易壁垒。

消费电子出口受益于全球半导体周期上行。集成电路、电脑、手机出口金额分别增长11.5%、4.9%,分别拉动出口增长0.47%、0.25%。手机亦走出负增长区间,出口金额增长1.7%,拉动出口增长0.05%。全球半导体步入上行周期带动我国消费电子出口增长。全球半导体销售自2023年11月转正后,增速实现四连增,2月份增速达16.3%。韩国作为全球头部半导体出口国,2月份增速暴涨至66.7%。根据历史经验,半导体上行期一般持续两年左右,预计今年我国消费电子出口将持续火热。

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在高基数下明显回落。非耐用消费品中,箱包、纺织品、服装、鞋靴出口分别同比下降27.7%(前值+41.5%)、19.5%(前值+20.1%)、22.6%(前值+24.8%)、31%(前值+37.2%);耐用消费品中,家具、家用电器、音视频设备出口分别同比下滑12.3%(前值+50.5%)、4.6%(前值+21.5%)、13.2%(前值+12.2%)。

四、预计二季度我国出口同比增速在4%左右

一是低基数支撑,去年二季度,我国出口同比增速从3月份10.9%的高位回落,4月、5月、6月增速分别为7.1%、-7.6%、-12.4%,预计今年二季度出口增速将在低基数下逐月回升。

二是外需坚挺,美国经济超预期强劲,补库周期开启,将带动全球贸易回暖;欧元区6月降息可期,或能带动需求反弹。世界贸易组织预测2024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将增长2.6%,能源价格高企和持续的通胀导致去年全球贸易量萎缩,预计今年全球贸易将逐步复苏。

三是国内稳外贸政策持续发力,税务总局发布新版《稳外贸稳外资税收政策指引》,外管局发布《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进一步优化贸易外汇业务管理的通知》,切实推动贸易便利化。

近期,欧美频频针对我国产能过剩问题发难,以国家安全、反补贴为由制裁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等行业,增加了外贸形势的不确定性。

文 丨 温彬 张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