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至26日,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展会面积达6万平方米,吸引全球行业上下游近300家头部企业参展,19件全球首发产品、25件全国首发产品亮相,预计吸引专业观众超5万人次,助力上海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天空之城”。
作为上海首次举办的低空经济盛会,本次展会上有哪些亮点展品?7月23日,《国际金融报》记者来到现场一探究竟。
全球首发“硬核”登场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将有超过19件产品在博览会期间全球首发,25件产品国内首发。包括全球首款7座3吨级多用途evtol,飞行汽车平台、大型固定翼无人驾驶飞机、氢能无人机、航空发动机/航空增程器、电驱系统、evtol飞行模拟器等创新产品。
来自上海金山区的空中出行创新企业御风未来,带来了自主研发的MATRIX1(简称M1)2吨级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模型。M1采用复合翼构型,可乘坐5人,航程250公里,巡航速度200km/h,最大载重700公斤。
展台工作人员表示,M1使用纯电能源,起降不需要跑道,可自主飞行,未来将主要用于解决城市通勤、城际互联、岛屿速通等短途空中出行需求。
展会期间,御风未来分别与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广东省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围绕低空基础设施标准建立、低空应用场景建设、专业人才培养等方向深入协同,携手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低空经济示范样板”。
“各地低空经济国资平台是低空经济产业生态的重要推动者、低空示范应用场景的开拓者、低空基础设施建设的中心平台、低空飞行安全保障的重要参与方,为构建高效、安全、可持续的低空经济生态提供重要支撑。”御风未来创始人兼CEO谢陵表示,御风未来将发挥整机制造企业在技术创新及产业链牵引等方面的优势,深化与各地低空经济国资平台的合作,助力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低空出行等应用场景落地,早日实现“人人可享有的空中出行”愿景。
此次展会,峰飞航空科技携5座eVTOL载人航空器盛世龙(1:3缩比机)亮相,展示eVTOL载人空中出行场景。
记者现场看到,峰飞航空的盛世龙eVTOL航空器采用纯电驱动和复合翼构型设计,兼具垂直起降的灵活性与固定翼巡航的高效性,无需传统跑道即可完成起降,航程200公里,巡航时速200公里,可搭载5人(1名飞行员+4名乘客)。
“相较于传统直升机,该机型实现零碳排放,噪音更低且更加智能。可覆盖都市圈城际出行、城市通勤、机场接驳、空中观光等场景,将传统地面交通效率提升数倍。”展台相关负责人介绍。
该负责人表示,盛世龙已完成多次实际场景的探索飞行,至珠海跨海飞行仅需一杯咖啡的时间(20分钟/52公里),较地面交通2.5小时节省85%时间,“此外,从机场到市中心的交通接驳也是典型场景,未来从上海浦东机场到陆家嘴,有望将1小时的车程降至15分钟”。
“盛世龙研发及适航进展顺利,目前多项审定计划已获得局方认可,即将进入符合性验证阶段,争取在2026年取证后投入试点运营。”上述负责人说。
当低空经济主机厂遇上汽车零部件制造龙头,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展会期间,沃飞长空携汽车零部件系统供应商富维集团,发布了旗下战略产品AE200全新设计座舱——“智能灵动舱”。
据悉,AE200“智能灵动舱”在满足eVTOL适航标准的前提下,采用新一代环保型航空阻燃材料,配置航空级安全座椅与约束系统,舱内采用柔性包边与圆角化设计,从材料、座椅、触感、视野等多维度保障安全。
同时,融入先进NVH降噪减震技术和智能座舱理念,搭配了灵动中岛、云端座椅、天际光影系统、智能空气管家等多元创新,全方位提升飞行体验。
在协氢(上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展位现场,全球首款实现量产的大型载重氢能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鹏程150正式亮相发布。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这款无人机创新采用风冷氢燃料电池替代传统锂电池,使电池系统重量大幅减轻60%。以载重100公斤为例,氢能版本续航时间可达3小时,而同规格锂电池无人机续航时长仅约半小时,性能优势显著。
安全与全要素协同发展
相较于侧重飞行器陈列的同类型展会,低空经济全要素成为今年展会的突出特征之一:开展前两日进行“应用飞行展演”,开幕翌日举办“基础设施发展大会”,无人机合规操作法律讲堂也被搬进展会现场……
首次参展的上海特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姜化京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各方对低空经济全要素的重视,恰恰反映了低空经济的新趋势,“技术创新水平提升了,保障技术创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技术手段、基础设施正齐头并进”。
作为无人机管控及低空安全解决方案提供商,特金立足上海,深耕无线电频谱技术二十余年,在国内率先将TDOA(到达时差定位)技术应用于城市级无人机管控。
本次博览会,特金携多款无人机侦测管控设备及端到端一体化低空安全解决方案参展,吸引众多专业观众驻足。
数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推动低空经济安全健康发展专题会议,提到了“坚持管得住才能放得开,抓紧建立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厘清安全监管职责边界,不断强化低空安全治理能力”“加快推动无人机‘一机一码’、实名登记等规范要求全面落实到位,健全低空飞行安全应急处置工作机制。”
“随着低空经济快速发展,低空安全作为行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不仅获得政策重视,也成为市场的必然选择。”姜化京说。
据悉,上海特金日前推出“多模态技术融合构建低空安全监管体系”,以5G-A、TDOA、RID(报文识别技术)、视觉光电等多种技术实现低空多元感知融合,目前已在安徽合肥、上海闵行等地落地,护航低空飞行活动有序进行。
“在筑牢低空安全底座方面,我们为执法机构提供可信赖的侦测反制设备,让‘黑飞’活动无处遁形。”姜化京告诉记者,“随着低空经济快速发展,低空安全作为行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不仅获得政策重视,也成为市场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