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2024年“国际中文日”,“龟甲牛骨上的精灵——甲骨文艺术展”近日分别在南非开普敦、德国纽伦堡举办巡展。展览分别展出92件/组、88件/组作品,旨在以互联互通为主线,促进中国与当地国家民心相通。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吕品晶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展览由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一级教授刘钊,考古学家、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唐际根,古文字专家、中国文字博物馆学术委员特邀顾问常耀华作为学术顾问,中央美术学院协同创新办公室主任岳洁琼,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国际文字设计协会理事刘钊策展。
丨第一站 南非开普敦
本次海外巡展第一站为南非开普敦,展览于南非当地时间4月19日在开普敦的南非国家博物馆开幕,并在南非国家博物馆教育中心展厅展出。展览由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中文联盟、中央美术学院、南非中文教师协会、南非国家博物馆、汉语桥俱乐部开普敦站、开普数学科技学院孔子课堂主办,中央美术学院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承办。南非国家博物馆重大活动执行董事法尔纳兹·约哈丁(Farnaaz Johadine)、中国驻南非开普敦总领事尤文泽、南非西开普省文化事务和体育部负责人盖伊·雷德曼(Guy Redman)、南非国家博物馆首席策展人温蒂·布莱克(Wendy Black)、开普数学科技学院孔子课堂外方院长武长虹等中南嘉宾出席开幕式。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吕品晶,中央美术学院协同创新办公室主任、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岳洁琼,中央美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周岚通过线上方式出席。开幕式由南非国家博物馆教育中心项目总监格林·阿拉德(Glynn Alard)主持。
丨第二站 德国纽伦堡
本次海外巡展第二站为德国纽伦堡,展览于德国当地时间4月22日在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艺术空间开幕,该展由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中文联盟、中央美术学院、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主办,中央美术学院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承办。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德方院长徐艳博士,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理事会主席、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教授芬克(Prof. Fink),纽伦堡市国际关系处处长舒格斯(Schüßler),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艺术史系主任斯特伦克教授(Prof. Strunck),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吕品晶,中央美术学院协同创新办公室主任、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岳洁琼,中央美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周岚等嘉宾出席开幕仪式。
此次巡展的核心内容是由甲骨文专家、绘本专家、文字设计专家历时3年完成出版的艺术创作作品。甲骨文专家精选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70多个甲骨文,涵盖多个主题:天文地理、神与祖先、生命奇迹、人伦关系、身体器官、屋檐之下、渔猎生产、宴饮欢歌、飞禽走兽、草木有情。来自中央美术学院的10位青年艺术家,用各具特色的造型语言将甲骨文进行释义,使今人的眼睛穿越先人的眼睛,看向曾经的世界。同时,南非站的展览延伸介绍了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成果,分别从甲骨文和甲骨文字学、以象形性为起点的汉字排序与检字、汉字美学、以艺术创作形式诠释甲骨文四个维度展开。
展览立足服务“世界各国民众学习中文、了解中国”这个中心点,通过可视化的视觉图像,让外国民众在较为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认识甲骨文,感受作为汉字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的甲骨文的独特魅力,了解甲骨文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从而进一步激发外国民众了解历史悠久的汉字文化与学习中国语言的兴趣,加强中国语言和文化国际传播,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向世界展示可敬、可爱的当代中国。
展览设计、平面设计:张辰明、宋霈霖
资料来源:协同创新办公室
主编丨吴琼
编辑丨何逸凡 孙文 廖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