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第13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在佛山开幕,佛山特色民间艺术精品展同步在禅城区博物馆开展。展览汇集18类国家级非遗、100余件作品,以“跨越山海・共向未来”为主题,成了岭南文化与世界文明交流的窗口。
1、类非遗,展现佛山匠心“守正创新”
展览依托佛山民间艺术底蕴,精选剪纸、木版年画、彩灯、刺绣、玉雕等18个品类,既有冯炳棠、饶宝莲等非遗传承人的作品,也有新锐艺术家的创作。其中,广绣庄的作品用细腻针法结合新题材,把广府民俗和现代审美融在一起;艺术家宁静创作的粤剧头饰,在传统工艺基础上加入新想法,让非遗更贴合现在的审美。
从剪纸里铜箔的光泽,到彩灯下仿佛能感受到的百年赛会热闹氛围,展品既有马武奇锔瓷“以钉补玉”的老技艺,又有传统题材和现代表现形式的结合,能清楚看到佛山民间艺术从生活里发展、变成文化符号的过程。
2、和世界交流文化
作为国际民间艺术节首次在广东举办的配套展览,这次展会特意做了文化交流的安排。展览现场有“工艺解读墙”,用中英双语介绍铜凿剪纸的錾刻技法、香云纱的晒莨工艺这些“非遗知识”,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宾客能直接了解佛山的手艺智慧。
佛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期形成了剪纸、彩灯、秋色、木版年画、狮头、石湾陶等以广府民俗为基础的民间艺术。它们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好载体,也通过这次展览把岭南文化特色传递给世界。
3、感受民间艺术的传承
展览带大家了解“民间艺术的时光故事”,看看这些艺术如何从生活中诞生,在工匠手里传承,最后成为湾区共同的文化印记。展览会持续到10月30日,欢迎大家来看这场岭南文化和世界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