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塑强品牌助振兴 提振消费增活力”为主题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盛大启幕。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携多项重磅科技成果亮相农业科技展区,通过实物展示、模型演示、互动答疑等多元形式,全面呈现渔业科技创新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期间,崔国辉院长亲临展会,农业农村部和部分省市相关领导莅临水科院展区参观指导,对展区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展区吸引众多观众参观、洽谈。
本次参展,我院紧扣“大食物观”实践要求,聚焦生物育种、农机装备、BT+IT三大核心板块,集中展示近年来在渔业科技领域的突破性成果,为水产行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在生物育种展区,重点呈现水产种业“芯片”—南美白对虾商业化育种基因芯片“黄海芯1号”,该芯片可精准提升对虾抗病性与生长速度;国内首个审定的水产病害检测试剂盒—偷死野田村病毒荧光RT-PCR检测试剂盒,结束了我国无水产诊断制剂兽药产品的历史。优质水产新品种同样是展区核心亮点,中华绒螯蟹“阳澄湖1号”生长速度快、大规格率超80%;大口黑鲈“优鲈3号”适配配合饲料养殖、驯食成功率高;禾花鲤“乳源1号”作为我国首个稻渔综合种养专用国审品种,亩产提升超50%,三大品种已成为各地水产养殖提质增收的主力品种。尤为引人注目的是特色小龙虾培育成果,不仅创制出耐寒、抗逆等实用型新品系,更培育出红、蓝、白、粉等不同颜色的观赏类型群体,打破传统小龙虾单一外观属性。这些成果覆盖水产良种选育、病害精准检测等关键领域,充分彰显我国水产生物育种领域的技术实力与产业服务能力。
农机装备展区内两大创新成果备受关注,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的无扣式大闸蟹捆绑机针对性解决人工捆绑效率低、成本高的行业痛点,突破了蟹类活结捆扎核心技术,捆绑能力超360只/小时,工作效率是人工的3倍;东海水产研究所的大洋渔业智能化高功效LED集鱼助渔节能装备针对传统装备发光效率低、油耗高、寿命短等问题,依托核心灯珠优化布局,较传统灯具节能超40%,光照效率大幅度提升。从解决蟹类养殖的“捆蟹难题”,到突破远洋捕捞的“节能瓶颈”,这两项成果精准对接渔业生产关键环节的实际需求,为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科技动力。
BT+IT展区聚焦水产养殖健康与智慧管理需求,一方面展出丁酸肠乐、活性多糖、浓缩芽孢杆菌三款高效生物制剂,从养殖源头保障水生生物健康与水产品质,减少化学药物使用,助力水产养殖绿色转型;另一方面,重点展示渔船智慧感知系统,实现对渔船、渔获、渔具的一体化管理,开启渔业管理“智能模式”,推动传统渔业向智能化转型。两大方向成果深度融合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优势,既为水产养殖提供绿色健康“养护方案”,也为渔业生产管理打造高效智能“数字引擎”,持续助力水产行业降本增效。
此次参展的成果不仅覆盖水产养殖全产业链关键环节,更充分体现“从实验室到田间塘头”的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下一步,水科院将继续推动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为渔业现代化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注入更强科技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