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备受瞩目的全球风能领域的年度盛会——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2025)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盛大开幕。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锐风电”)作为国内风电行业最具影响力的整机设备制造企业之一,携最新研发的风电整机技术产品及解决方案,精彩亮相本次大会。
新命题 共启行业新篇章
本届风能大会以“推动全球能源转型,携手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主题,邀请了多国家驻华代表和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商风电发展方向,来自世界经济论坛(WEF)、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等机构专家带来前沿洞察;同时,国内外风电龙头企业领袖齐聚一堂,分享战略布局与创新实践。在大会开幕式上,华锐风电集团副总裁施永吉与行业代表共同签署了《风能北京宣言2.0》。
当前正值全球能源转型从战略共识转向全面行动的重要阶段,中国风电产业来到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十四五”收官在即,6亿千瓦装机里程碑近在眼前,2035年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NDC)为产业划定了新的航标,如何承接过往成效、破解转型难题,整合全产业链力量、打开高质量发展空间成为现阶段发展的新命题。
新升级 新品发布获权威认证
近年来,风电产业的技术竞争焦点已从单纯提升单机容量转向追求单机综合效能,为适应市场变化,华锐风电正式发布的SL6250/230新机型,满足不同条件下风速风区的生产发电需求,并具备“高可靠性、高智能性、高收益性”的特点,获得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和北京鉴衡认证中心的权威认证。
华锐风电SL6250/230机组采用双馈技术路线,搭载110米以上碳纤维叶片、齿轮箱低速端集成TRB+TRB轴承配置的驱动链、三电平电气系统、滑动偏航系统配合低磨损摩擦片,以及主动电网支撑技术。同时,该机组融合了超感知与新型智能控制策略,结合高塔筒设计方案,可广泛适用于“三北”地区、中东部及南方各类低风速风区,该产品有望成为我国风电产业新一轮驱动发展的明星产品。
在大会现场来宾的见证下,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新能源处处长王志刚为华锐风电SL6250/230产品颁发了产品型式认证证书;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新能源检测中心总经理张金峰为华锐风电SL6250/230产品叶片颁发了认证证书。行业认证中心的权威认证,证明了华锐风电在产品创新和技术进步方面的雄厚实力。
新聚焦 碰撞行业新观点
伴随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风电产业正朝着大型化、海洋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但机组规模的不断扩大、运行环境的日趋复杂,对风电机组的长期可靠性与运行效率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风能大会举办的第三届“风电机组可靠性论坛”上,华锐风电设计研究院计算仿真工程师王文剑分享了《基于Simpack的风电传动链共振风险识别与可靠性保障研究》报告,针对机组传动链共振风险问题,提出通过仿真方法可靠性验证和仿测一致性验证的新技术,使整机传动链多体动力学仿真成为解决风机共振问题的可靠保障。
当前,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各行各业,风电行业也不例外。本届大会特设了“AI与智能运维分论坛”,推动风电运维走向更高水平的智能化、无人化和精细化。
华锐风电数字化平台主管李海港在论坛专家报告中提出:应用上,风电机组运行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分析,体现大数据在机组运行监测、特征识别、模型训练和预警机制中的作用;风机状态管理中,利用智能算法对运行数据进行规律识别和趋势预测,实现机组状态评估和健康管理;风电场群级运维管理方面,推动数据融合与智能诊断,开展风险评估与运行优化;预警与运维过程中,通过数据分析与模型应用,开展故障预警、诊断及寿命管理,实现从被动维护向预测性维护的转变。大数据与智能算法的融合,为风电机组智能运行、智慧运维和风场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坚实支撑。
新经验 分享实践新成果
在华锐风电展台上,多位技术专家与来宾分享了华锐风电在组塔架构、大数据等领域的研究经验和实践成果。
华锐风电设计研究院支撑结构学科部主任高鑫在《大型风电机组塔架结构技术方案趋势研究》报告中,回顾了过去几年机组大型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时间节点和事件以及与之相伴随的塔架结构的发展,结合华锐风电的实际项目经验,介绍讨论了分片钢塔、混塔以及桁架(格构)塔的相关方案,并对后续工作方向落实做出了论述。
华锐风电大数据分析工程师刘凯龙在《风电机组大数据分析与预警技术研究》报告中指出:大数据与智能算法在风电机组中的应用,首先要构建数据体系,实现机组运行状态的实时感知与特征识别;其次利用运行数据开展模式识别和状态预测,实现早期预警与精准诊断;第三是推动数据融合与智能决策,提升整体运行效率与风险防控能力;最后通过预警结果与健康评估指导运维策略,实现由被动维护向预测性维护的转变。
站在“十五五”规划新一轮发展的起点,中国风电产业正从“规模扩张”的旧范式全面转向“质量引领”。华锐风电通过技术研发和创新实践,为行业创新驱动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未来,华锐风电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打造全生命周期的高可靠产品,携手合作伙伴共同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